1.活动名称 | 《可回收利用的垃圾》(大班社会) |
2.活动依据 |
幼儿阶段是人社会性发展的重要时期。在这个时候会逐步认识周围的社会环境,内化社会行为规范;5-6岁幼儿是人的个性初具雏形的时期。这一时期形成对人,对事、对己的态度,逐渐发展出的个性品质和行为风格,不仅直接影响童年生活快乐与幸福感,影响其身心健康及知识、能力和智慧的形成。更可以影响其一生的学习、工作和生活。 |
3.活动目标 |
1、知道生活垃圾回收的意义,理解标志和图示的意义; 2、能够将垃圾进行分类,建立环保意识; 3、能够利用回收垃圾做手工制品; |
4.重点难点 |
重点:分清生活垃圾中哪些是可回收的哪些是不可回收; 难点:展开想象力利用回收垃圾做小制作; |
5.活动准备 |
经验准备:1、扔垃圾的经验;2、回收垃圾的经验; 材料准备:1、PPT课件;2、视屏。3、废旧塑料瓶塑料袋实物。4、图片。 |
6.活动过程 |
一、观看视频,通过讨论的方法引出主题垃圾及不合理的处理方法 教师——小朋友们看到地上有垃圾会怎么做?我们每天都会制造很多垃圾,应该怎么处理它们呢?播放视频资料①。 1、视屏出现焚烧垃圾现象时暂停,提问:这种办法好不好?会有什么样的危害? 幼儿——根据影片及教师的提示说出:污染环境。 2、视屏出现把垃圾埋进土里的画面时暂停,提问:这种办法有什么不好? 幼儿——不好。 总结:这两种都不对,一个污染空气,使我们的蓝天边灰暗。另一个破坏土壤,使得土地荒废种不出粮食。 继续播放视屏,了解垃圾形成的过程,城市垃圾的种类; 二、知道可回收的垃圾,回收的意义 教师——你知道回收是什么意思吗?回收就是把一些垃圾收集起来,做成新的东西。 教师——怎样把垃圾回收做成新的东西呢,我们一起来看看 出示PPT(垃圾回收)6,7,8,10,12,14. 教师——垃圾经过粉碎、融化、压缩等方法可以做成新的东西 出示PPT9、11,13,15.对每一张PPT提问:这是什么垃圾?它能从新做成哪些物品? 幼儿-看图回答老师的问题,废旧报纸可以从新制成新制造,盒子。就玻璃可以制成新的玻璃制品。以此类推。 三、认识可回收垃圾的标志以及不可回收垃圾的标志 教师——出示PPT2-5 教师——请小朋友把下面的垃圾分类: 1、烂掉的苹果 2、喝光的牛奶盒可以用来做手工 3、废旧报纸 4、烟头 5、易拉罐 6、废旧自行车 7、树上落下的树叶。 幼儿——把回收垃圾分为一类,不可回收垃圾分为另一类,并说出原因。 四、知道减少垃圾的办法 教师——引导幼儿观察图片②,知道减少垃圾的办法
|
7.活动延伸 |
“旧报纸”——结合PPT8了解废旧报纸再利用。 教师——小朋友,今天我们讨论下废旧报纸怎么再利用?谁能说一说? 出示一些图片激发幼儿的想象力和创造力。 ![]() ![]() |
8.区角活动 |
语言区:和小朋友们讨论一下,垃圾的危害,如何有效避免垃圾的形成。 教师——小结:许多垃圾堆积在一起,不仅占用很多的土地,而且会产生一些有毒有害的物质,发出阵阵的臭味,污染空气,水源。由于城市人口越来越密集,每天会产生很多的垃圾,我们的家园正在被垃圾所包围。请小朋友根据图片说一说避免产生更多垃圾的方法; ![]() 幼儿——好好吃饭,少吃零食; |
9.家园共育 |
1、帮妈妈制作两个垃圾桶,一个是可回收垃圾,一个是不可回收垃圾,并把标志贴上; 2、和家人一起参与减少垃圾的产生活动,比比谁做的好。 |
10.PPT脚本 |
①:视屏包括:垃圾的形成,及危害,城市里的垃圾画面,不正当处理垃圾的方法; ②:图片内容是人们减少垃圾的行为表现; |
|
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