教学指导

  小猴子和帽子

       设计背景:

  小班幼儿刚入园,自我意识较强,随意性也很大,没有形成良好的习惯,容易拿别人的东西,还有个别幼儿把幼儿园的玩具带回家。为此设计本课教育幼儿,想         要别人的东西时要经过别人的允许,并且通过学习,知道如何借东西。

  活动目标:

  1、知道不能未经允许就随便拿别人的东西。

  2、养成不随便拿别人东西的好习惯。

  3、知道随便拿别人的东西是不好的行为和习惯,知道犯错要及时改正。

  活动重点:引导幼儿知道没有经过别人的允许,是不能随便乱拿别让人的东西。

  活动难点:看到喜欢的东西,能够使用文明语言向别人借用。

  活动准备:

  经验准备:生活中知道别人的东西不是自己的,不能随便拿回家。

  物质准备:动画片《小猴子和帽子》、图片、互动问答、儿歌、游戏

  活动过程:

  一、通过谈话导入,引发幼儿的课程兴趣。

  小朋友们,如果你们看到自己喜欢的东西,可是自己没有,你们会怎么做呢?

  下面我们一起看动画片《小猴子和帽子》的故事,看看小猴子是怎么做的吧。

  讨论:

  1、夏天到了,小猴子想买一个什么东西呢?

  2、小猴子在什么地方看到了一个帽子呢?它是怎么做的呢?

  3、小猴子戴着帽子出门,朋友们看到了都怎么说小猴子的呢?

  4、小猴子妈妈知道了小猴子的行为是怎么更小猴子说的呢?

  5、小猴子最后把帽子据为己有了吗?它和朋友们关系又好了吗?

  6、通过这个故事你学到了什么呢?

  二、出示图片

  小朋友看看下面的图片,说一说哪些小朋友的行为是错误的行为呢?并说一说为什么吧。

  三、讨论:

  小朋友,刚才大家都已经知道了,小猴子是因为太想有一顶帽子了,才会把它带回家,可是他这样做对不对呀?那如果是你的话,你非常喜欢别人的玩具或者东西的话,你会怎么办?

  幼儿回答:“不能抢,要借------”

  师:“借的时候怎么说?”“那好,咱们现在就来做个游戏,它的名字叫借玩具。好了,现在小朋友们都把玩具请出来吧!”

  四、出示幼儿自带的玩具,学习向别人借玩具。

  1、 请个别幼儿介绍自己的玩具名称和玩法。

  师:“哇!这么多漂亮的玩具呀!老师都想玩一玩呢?可是,你们带来这么多的玩具,有些老师认识,有些老师还不认识呢?也许有的玩具还很能干呢?可是老师都不知道他们的本领,谁能把自己的玩具介绍给大家认识,让更多的小朋友也喜欢它,好不好?”

  (引导幼儿大声介绍自己的玩具)。

  过渡语:呀!小朋友的玩具都很漂亮,老师也想玩呢?你们愿意借给老师吗?好,那我就来试试看。

  2、 教师示范向小朋友借玩具:xxx,你的玩具真好玩,我也想试一试,你能借给我玩玩吗?

  3、 幼儿互相向同伴借玩具。

  过渡语:你们想玩别的小朋友的玩具吗?那你们也去试试看,能不能像老师一样借到自己喜欢的玩具,千万要记住,要有礼貌,声音要响亮,这样别人小朋友才会喜欢你,才会把玩具借给你。好,那我们就行动吧!想借谁的,就走到谁跟前去,快点,小心你喜欢的玩具被别人借走了。

  (引导教幼儿借玩具,可以叫借到玩具的小朋友上台来说说,他是怎么借到的)

  五、学儿歌《不乱动别人东西》

  小白兔去做客

  看见一只洋娃娃

  洋娃娃多可爱

  小兔伸手要去拿

  妈妈说不可以

  娃娃主人不在家

  不乱动不乱拿

  做个礼貌乖娃娃

  小白兔去做客

  看见一只洋娃娃

  洋娃娃多可爱

  小兔伸手要去拿

  妈妈说不可以

  娃娃主人不在家

  不乱动不乱拿

  做个礼貌乖娃娃

  活动延伸:1、 讨论:幼儿园的玩具能不能带回家?

  2、 定期让幼儿从家中带来自己喜欢的玩具和图书与同伴分享。

活动操作

1